用户名:
密  码:


律所首页 律所简介 律师团队 法律法规 法律文书 法律常识 合同范本 律师说法 公司专题 联系我们
您现在的位置: 湖南湘州律师事务所 >> 律师说法
律所新闻 更多>>
我所施新沛律师参加并.. 07-02
我所律师参加州政协花.. 06-26
湘州律师事务所利用周.. 06-06
我所慰问退伍党员并以.. 05-26
我所律师应邀参加检察.. 04-25
送法进社区,助力好生.. 04-25
湘州律师事务所到大龙.. 05-26
湘州律师事务所到大龙.. 05-26
法律法规 更多>>
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.. 02-04
关于海上刑事案件管辖.. 01-02
关于调整河北省、河南.. 01-02
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.. 01-02
关于办理操纵证券、期.. 01-02
关于办理利用未公开信.. 01-02
关于死刑复核及执行程.. 01-02
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.. 01-02
合同范本 更多>>
房屋租赁合同 07-20
公司转让合同 07-20
汽车转让合同 07-20
二手车过户合同 07-20
动产汽车互易契约 07-20
公务用汽车协议维修服.. 07-20
货客运汽车运营承包合同 07-20
出租车运营承包合同 07-20
卡号密码随意说丢钱自担责
发布时间:2020/7/20  浏览次数:1239
 “听银行工作人员说,只要自己拿着卡,他人知道卡号、密码没关系,取不走卡中的钱。”梁先生日前告诉记者:“可是,在我说出自己新办一张银行借记卡,并说明卡号、密码后,我刚存入的2.5万元现金就不翼而飞了。”梁先生为此状告银行工作人员谢某,要求银行承担赔偿责任,但因缺乏证据被法院驳回,由他自己承担了丢钱责任。

  案发

  告诉他人卡号密码 两万余元不翼而飞

  梁先生是一家建材门市老板,多年的经营使其累积起不少财富。也许是树大招风,一些人瞄上了他口袋中的钱。今年2月,其雇工小商带来一个姓柳的朋友,该朋友据说与建筑商有一定的关系,可以帮助其推销商品。

  两人一谈甚是投缘,当即商定每做成一单10万元的生意,从中为柳某提取4000元报酬。如果卖出的瓷砖、漆料等材料利润较高,报酬还可增加。

  柳某为梁先生办事还算卖力气,不足一月即做成3宗生意。梁先生高兴地告诉柳某:“我打算为你办一张专用银行卡。今后,把该给你的报酬全部打入卡中,免得点现钞麻烦,还要注意钞票真伪。”

  梁先生说到做到,办好卡后当即存入2.55万元。为表示诚意,他将银行卡号、密码等全部告诉了柳某。可是,这笔款存入不到3个小时就剩下500元了。梁先生查账后大吃一惊。

  告状

  银行答复存在误导 缺乏证据索赔被驳

  “办银行卡时我专门咨询营业部主管,如果银行卡在我手中,别人知道银行卡号和密码后能不能取卡中的钱?这位主管答复说不能。”梁先生说:“由于信任这个答复,我才将银行卡号和密码告诉了柳某。虽然现在还不能断定是柳某窃取了卡中的钱,但银行肯定应负赔偿责任。”

  记者到该储蓄所咨询时,得到的答复与梁先生的基本一样。不过,对方提醒:“如果有人将开户人姓名、卡号、密码全部掌握了,再拿自己的身份证等相关证件到银行办理提款,或挂失后提款,也可把钱取走。”如此看来,梁先生银行卡中的钱很可能是这样被提走的。

  不过,梁先生认为银行没有对此做出提醒误导了他,坚持要求银行进行赔偿。双方争执不下,只得诉诸法院。法院审理认为,本案争议的焦点在于银行工作人员对梁先生咨询的答复。在银行方面对梁先生的指控予以否认、梁先生又缺乏确凿证据的情况下,根据查明的事实,梁先生应自行承担丢钱责任。故判决,驳回梁先生的诉讼请求。

  评点

  卡号密码必须保密 轻易示人损失自担

  梁先生对告状失败耿耿于怀,一再强调是法院包庇银行所致。陈律师说,其实,梁先生即使有证据证明那位银行工作人员说了以上的话,银行也未必承担赔偿责任。

  因为,梁先生所办的工商银行借记卡实质上是一份储蓄合同,其申领借记卡后,即与该行建立了储蓄合同法律关系。在履行合同过程中,保障存款安全是储户的最重要目的,同时也是储蓄机构即银行的根本义务。

  《中国工商银行牡丹灵通卡章程》第5条规定:“凡使用密码进行的交易,发卡银行均视为持卡人本人所为。”第6条规定:“持卡人须妥善保管牡丹灵通卡和密码。”梁先生申领牡丹灵通卡时对以上条款签字确认即应严格遵从,而其随意将该卡卡号、密码告诉第三人,导致所存巨款被冒领,责任自然应由自己承担。而银行作为合同相对方,在本案中无任何违约行为,故不应承担任何责任。

  再者,在储户与银行在密码泄露后的责任承担问题上,一般而言,密码是由储户拟定并存入金融机构网络系统内,在保密状态下由本人持有和使用的专用号码。密码具有秘密性的特征,经储户设定后,密码即生成。在储户自身不透露的情况下,银行及他人均无途径获取该密码。梁先生将密码告知他人后,银行无法通过系统网络甄别储户其他有效信息,只要有人通过输入正确密码,银行就会与其进行相关交易。因此,梁先生的上述损失无理由向银行身上转嫁。(午报记者 赵新政)

来源: 中工网——《劳动午报》
律所首页 律所简介 律师团队 法律法规 法律文书 法律常识 合同范本 律师说法 公司专题 联系我们
  版权所有:湖南湘州律师事务所
地址: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富华大厦二栋507室
电话:0743-8222894
邮箱:
备案号:湘ICP备16012766号-1